南疆老兵之家网刊 第一期 往期回顾   欢迎投稿   联系我们   免责申明   返回纪念堂
封面  目录  封底   上一页  下一页   南疆老兵之家网刊 第1期 8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在对越自卫还击的战场上,为了吸住敌人的火力,掩护战友安全转移,李启同志,112团4连一排的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彝族战士,奋战火海,英勇捐躯。上级党委根据他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李启同志一九五九年八月出生在云南省富民县一个密岔人(云南彝族的一个分支)聚居的山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入伍,不久后部队转移到红河边上。一天,李启正同战友们爬上公路边的一座陡崖砍竹子,突然,一阵枪声从红河对岸传来。李启机警地注视着河那边连绵起伏的山岗,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掩蔽在丛林里的工事,气得握紧拳头,手指格格发响。当他扛着竹于走下公路时,迎面走来了一群我方沙族边民。他们多是老弱妇孺,挑着铺盖和炊具,被迫向北疏散。他们拉住李启的手,向他控诉入侵的越军打死打伤我边民的暴行。李启胸中燃起怒火,犹如红河里掀起的狂澜。深夜,他伏在马灯前,含着热泪,写下了钢铁般的誓言:

  我决心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惩罚越南侵略者的战斗中去,为被杀害的阶级兄弟报仇雪恨!

  严惩侵略者的自卫还击战终于打响了!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我军插到了越南西北重镇柑糖的外围。李启所在的四连,担任了夺取无名高地、二一九高地和三六九高地的任务。


  这三个高地,是越军在柑糖外围的重点防御阵地之一。它控制着保胜至柑糖的公路。越军头目下令死守,以阻止我军南下柑糖。在三个高地上,敌人驻扎了一个营指挥所和一个加强连,构筑了八道堑壕、三十六个火力点,一个大尉营长负责指挥。
  用一个连的兵力攻打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和一个营部,这必然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早上七点钟,一发发炮弹在敌人的阵地上开花,趁着弥漫的硝烟,我军向无名高地运动。要贴近无名高地,必须穿过两条公路和一条小河;而在到达公路之前,还要经过一个陡峭的绝壁。李启参加了突击排,他跟着班长,利用每一丛茅草,每一棵树干,一步一步地向前运动。来到绝壁之上,他学老战士的样于,把枪背好,紧紧弹带,就抱头向山下滚去。这样,避开敌人正面的封锁火力,一下于就滚到了公路上,马上跃起疾跑,再跨过一道小河,便钻进了无名高地的草丛里。


  运动到距离敌人堑壕只有五米的地方,敌人发现了,弹雨扫过来,还用喷火器喷了一枪。李启火速地投出两枚手榴弹,大喝一声,第一个跳进敌人堑壕,在他带动下,全班一齐跳进去,迅速把堑壕里的敌人肃清了。

  突击排刚在无名高地上站住脚,二一九高地上的敌人便嚎叫着开始反扑。排长命令:“散开队形,把敌人放近再打!”敌人上来二十几个,当他们进到三十米左右的地方,排长把手一挥,全排一齐开火,二十几个敌人全部倒下,没有一个再爬起来。李启沉着镇定,枪不虚发,两枪报销了两个敌人。

 
 

  下午三时,一排从右,二排从左,向三六九高地总攻。敌人把全部火力都用上了,冲锋枪、轻重机枪、平射的高射机枪、四O火箭筒、六O炮、八二无后座力炮,响成一片。此刻,我四连的战士已经激战了八小时,并且有二十七个小时水米没进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汗水与泥土。

  李启所在的一排,进展最快。这使得敌人惊慌起来,他们使出最后的一招,打来一排燃烧弹。顿时,茅草点燃了,火苗蹿起两丈多高,三六九高地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被热浪灼烤着,敌人又倾泻来密集的枪弹。李启左腿和臀部中弹,鲜血浸红了军裤。连长也负了伤,代理连长下令一排后撤,绕过火海,向左侧迂回。可是,大火一烧,草木成灰,一排完全暴露出来,陷在进退两难的开阔地里,伤亡增大。

  情况万分危急!李启脑际闪出一个念头:得设法吸住敌人的火力,掩护战友转移。于是,他忍着伤痛,挺起身躯,一边向主峰射击,一边向火海冲去。
  愚蠢的敌人,听见右下方断断续续的枪声,以为我部队冲来,便掉转枪口,一齐指向李启。


  班长在浓烟烈火中找到了李启。他正躺在阵地的右侧,身中五弹,右腿骨已经断了。班长要为他包扎,李启使劲推开:“不要管我,班长,赶快带领同志们拿下主峰!”


  班长不顾李启推搡,背起他就走。李启拚命挣扎:“放下我,快放下我!”刚走出五、六米,李启便从班长背上挣脱下来,趴在地上,大声喊道:“这里危险,你们赶快离开,我来掩护。”他以超人的毅力,拖着一条断腿,又向火海爬去。


   班长没有能再把李启拉回来,因为一阵急骤的子弹,打伤了六名战士。而当他抢救了伤号再次回来找李启时,李启已经在地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迹,爬到第一道火墙的前面。只见他爬着,射击着,再爬,再射击,扑进第一道火墙,军衣、军帽、头发都着了火。他滚着,爬着,还击着,不顾战友们的呼喊,执拗地、顽强地朝着敌人的阵地进逼。于是,敌人的大部分火力,都被他吸引过去。在他的右侧有个山坡,这时,只要他向下一滚,依然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转到安全地带。但是,为了胜利,为了战友,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去冲击第二道火墙……


  所有看到李启身影的同志,都明白了他的用意。班长含着眼泪,紧咬着牙,带领剩下的战士,从敌人的火力间隙中走脱,绕到了敌人背后。他们会同二排、三排,向三六九高地展开最后的突击。

   两个小时以后,三六九高地被我军攻克,包括大尉营长在内的七十一具敌尸体,横躺怪卧在焦黑的阵地上。通向柑糖的门户打开了,我大部队源源不断地从山下通过,直插柑糖。

  连长带着四名战士在一个发黑的山坡上找到了李启。烈士的面容已经无法辨认,能够证实他的是胁下烧剩的两小块红色内衫残片。一支木柄已经烧焦的枪,还握在他手里。在枪口所指的方向,躺着两具被烧焦的敌尸。人们步量了一下,从李启负伤的地点到他牺牲处,共长一百二十米。这一百二十米的距离,一个健康的人只需一两分钟就能通过。可这不是平常的一百二十米,而是一片火海。受了枪伤的李启,在这里每挪动一步,都要忍受巨大的痛楚,付出全身的力气。


转载自:燃烧的血

封面  目录  封底   上一页  下一页   南疆老兵之家网刊 第1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