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堂
找战友
资料
图集
视频
越南
捐赠
网刊
留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战史资料 > 战斗追忆与纪实 > 不该遗忘的战争:中越战争三十周年祭
如果您有独家或重要的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可发送我们整理后发布。
谨请联系邮箱:
zcnweb@qq.com (杨凯钧)
xoxob@qq.com (李宇)

不该遗忘的战争:中越战争三十周年祭


添加时间:2009.04.04 来源:何亮亮 浏览:4434 字体:

  那是一场影响至深至远的战争,却也是被两个当事国特别是中国刻意淡化的历史。尽管相关的记载不能说没有,却远远没有到可以让今人充分研究的程度,今天两个当事国的青年一代已经不知这场战争为何物,外国的历史学家也因为缺乏可靠的、客观的资料而难以展开研究。

  于是,放在面前的《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回忆录,也相当有助于历史学者和军事专家的研究。对于香港的读者来说,此书还有一点容易引起亲切感的,那就是本书的作者王志军是一个香港出生的解放军战士。

  本书不仅是作者参加中越战争全过程的回忆录,也是作者对这场战争在政治、军事和历史等各方面影响的认识。书中的图片、地图和五个附录,也极富参考价值。

  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中国发动了对越战争。中国军队出动了陆军50军、54军、20军、41军、42军、43军、11军、13军和14军的22个师以及20军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在广西、云南的中越边境500公里长的边境线攻入越南,3月4日中国军队占领谅山省会谅山,此为防守河内的要地,陷谅山则可南下直取河内。3月5日中国宣布停火并全线撤军。

  本书附录的《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大事记》中透露,1978年12月7日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即以决定发动对越战争并随即开始全面备战,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被任命为广西前线总指挥,但有关这次军委会议的内容至今未解密。

  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在1978年底开始访问美国,根据美国媒体的报导。他在访问中先后向白宫和国会领导人通报了中国将“教训”越南;1979年2月初邓小平访问日本,也向日方高层作了同样的通报。

  本书共分30章,另外还有5个附录。作者记叙了自己当年作为55军163师战士随军奔赴前线参战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但视野并不限于自己的经历,而是以战后所搜集的各种图文资料,尽可能反映了战争的全局。作者记述,当时许世友的前指制订了作战方案,被邓小平否决了,中央军委的方案始终以同登与谅山为战略目标。为了攻打越南,全国分为两个南北战区,南战区的司令是许世友;北战区防止苏联突袭,司令是李德生。对越作战的指挥中心设在北京西山,总指挥是邓小平,副总指挥是徐向前。

  作者用了一章专门记叙对手越南军队,在第26章《不可低估越南对手,他们也不是白吃饭的》中,作者对于越军的长处有客观的详尽的描述。当然也不能忘记,越军的许多军官都是在中国接受军事教育,越南的军备与其他工业设备多为中国无偿支持。“兄弟阋于墙”,战争的惨烈绝对不输于长期敌对的两国之间。越南与中国是同样的政治体制,因此中国军队进攻越南,越南是全民抗战,军民一体,使中国军队吃亏不少,也是中国军队开战不久就放弃了愚蠢的亲民纪律。中国军队的轻敌也造成自己的重创,在北京宣布停火后第二天进入越南的50军150师两个营的部队被就越军包围,被俘二百余人,可视为中国军队的奇耻大辱,因为此前中国军队俘越军数千人,未料战争结束反而有两个营全军覆没。

  书中有大量细节,读来非常有兴味。例如许世友决定将前指设在广西的边境城市凭祥,然而当地有越南办事机构和很多越南人,许世友下令立即全部驱逐越南人,广西的外事办提出异议,指出涉及外交事务,需由北京的外交部决定,许世友派军官坐军用专机赴北京向邓小平报告,还是驱逐了越南人。又如广州军区的野战军进入广西前即全部更换广西军区的车牌,夜间在公路运兵,粤桂之间多山,晚间在山区蜿蜒数百公里的公路上,上万官兵在一声令下之后,统一小便,场面极为“壮观”,也是非亲历者无从知晓的。这些细节虽然无关实战,却也是战争的一部分,是了解战争必不可少的数据。

  又如作者介绍,当年攻越中国军队的炮兵配备非常强大,火力极为强劲,在与越军的作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中国炮兵的火力编成在1979年就超过了一贯重视炮兵的苏联军队。”相信这对研究中苏军队比较研究是很有用的资料。

  对于阵亡战友的思念,对于当年战友如今的凄凉遭遇,对于中国军队在战争暴露的问题,对于“一将功成万骨枯”,作者有深切的反思,在书中也有许多叙述。至于一场一场的具体战斗,作者更是倾注了大量笔墨,使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战场情景,相信也非常值得中国军队作为有关中越战争的教材之用。

  为什么一个“香港仔”会成为中越战争中的猛士?据了解作者在香港出生,其父是香港一家中资媒体的负责人,文革期间香港中资公司职工的子女(“左仔”)被送回内地(主要在广州),作者因而在内地上学参军,从而经历一般香港青年不可能参与的中越战争,也就有了此书。

  中越战争使两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吊诡的是,通过这场战争,中国确实教训了越南,使东南亚国家看到中国的存在是对越南霸权主义的有力制约,中国一方面放弃输出革命的左倾政策,一方面以打越南获得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全面解冻改善,直至后来建立10加1的自由贸易区;越南误以为可以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然而刚陷入阿富汗战争的苏联只给越南派去军事顾问,苏联再次向世界表明它是一个最不可靠的盟友;中越1977年开始交恶,79年大战,85年越南就开始仿效中国推行革新开放,1990年两国恢复“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对这场战争,美国则暗中高兴,因为号称打败了世界四大帝国主义(日本、法国、美国和中国)的越南,给美国造成了巨大伤痛的越南,却被其盟友中国狠狠地“教训”了。几乎同时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离不开这个国际环境。

  可以理解中越两国如今都不愿多提当年的战争。但是阴影还是存在的。笔者去年12月有越南之行,在河内,在胡志明市,都能感受到越南革新开放之后经济蓬勃发展的景象,也有当地的中国人说,越南人不喜欢邓小平,因为他发动了中越战争。在胡志明市,一个兼任导游的越南南方的教师(非华裔)直截了当地说“越南一切照抄中国,所以越共可以维持统治,美国佬又回来了”。

  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人显然比朝鲜领导人聪明。他们可以放下与中共的恩怨,亦步亦趋地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包括三个代表与和谐社会理论。去年上半年越南遭受严重经济危机,货币急剧贬值,外贸萎缩,通货膨胀,股市急跌,5月间越共总书记农德孟紧急访问北京,要求中国援助,据说北京应允,但数额不详。越南因而避过了下半年的全球金融海啸。

  尽管中越双方都有理由不愿重提旧事,但是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北京与河内不能研究、不能出版的书,例如本书,只有在香港可以印行,正如当年胡志明在香港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和70年代末香港收留大量越南难民一样,香港一直默默扮演着自由港的角色。今年2月是中越战争30周年,此际阅读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年那场战争的来龙去脉,以至于我们思考那场战争对亚洲的影响。

 

相关文章:

中越战争三十年祭,夺取胜利压倒一切

  三十年前的今天,中国同越南在边境爆发一场「同志加兄弟」的殊死大战。邓小平动用几十万大军在几千里边界全线出击,在十六天的进攻战役中,攻克了越南的省城谅山和高平及边关重镇老街,歼敌数万,也付出三万多官兵的伤亡代价。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王志军最近出版《对越战争亲历记》,披露了他当年在攻占谅山的解放军第一百六十三步兵师任尖刀班长所见所闻。

  该书指出;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解放军广州、昆明两大军区左右开弓,从广西、云南出兵;广西方面参战官兵三十二万,死伤失踪共两万二千八百余人。越南方面伤亡更重。战后越南方面不断宣传中国军人「烧杀抢掠」,至今号召越南人世世代代永不忘记,但中国方面却淡忘了那场激战。王志军最愤慨的是卡风隧道山上的烈士陵园在中越政府重新友好之后,凭祥到同登的铁路重开,有关当局为照顾双方面子,竟把烈士陵园迁走。有烈士家属投诉一年前河南省洛阳烈士陵园为开发商业墓地,破坏了「革命烈士保护区」。

  该书认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迂腐的军纪。因为越南全民皆兵,越军利用民居穿便服杀伤我军。后来一百六十三步兵师上级命令格杀勿论,用火箭筒、喷火枪、炸药包和汽油一个村一个村地清剿越南人。晚上看见站的就是敌人,只管开枪当野猪打。攻陷城市打巷战也不管是民房、邮局,用几百吨炸药将谅山的桥梁、机场等所有公共建筑两千九百多处通通炸平。

  解放军撤回是经过同登市,城中机器、粮食、办公设施,能搬的全搬回国了,铁路轨道都拆掉,搬不动的东西全炸毁。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和平时期很难理解当时打仗「打红了眼」的心态,或许是狠斗狠的心态最终征服了敌人。一九七九年一月邓小平访美,告诉美国总统卡特说要出手教训越南。卡特提醒他美国在越南的教训,邓小平自信地回答道:「那要看是哪家的军队。」

  可能中越边境战显示了战争的道理——不择手段取胜。(摘自:马鼎盛的BLOG_新浪博客)

姓名/网名(仅限中文):  邮箱/QQ:   验证码: 验证码
内容:
关于我们  |   批评与建议  |  联系我们  |  免责申明  |   南疆老兵之家  |  新浪微博  |   |  
Copyright ©2010 .1979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对越自卫反击战网上纪念堂   京ICP备0903447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61号